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心血管科 > 下肢深静脉血栓
编号:13615298
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研究进展(1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7年4月16日 《健康周刊》 201715
     【摘 要】深静脉血栓(DVT)极易加重血栓形成,引起患者肢体坏死,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。因此,要有效预防DVT形成,必须充分了解其发病原因及护理工作,全面的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及操作技巧,这是适应21世纪医学发展的形式要求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深静脉血栓;骨科;预防;护理

    深静脉血栓(全称DVT)為骨科术后较易发生的血管性疾病,发病急,如果不能早期治疗可加重血栓形成,甚至导致患者肢体坏死。近年来,随着外伤性截瘫及下肢创伤患者数量的递增,人工髋、膝关节置换术的普及,DVT的发生在我国呈上升趋势,但其科研成果及临床研究较国外还有一定差距,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工作落实不到位,甚至部分患者因预防不到位、发现不及时出现肺栓塞(PTE)而死亡。这种情况的发生率为15% ~ 60%[1],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。现将血栓形成因素及预防护理最新研究综述如下。

    1 血栓形成因素

    血栓被认为是仅次于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塞的第三大心脑血管疾病。血栓形成因素有很多,DVT发生的三大元素:血流缓慢、血管壁损伤、高凝状态,其是由Virchow在1856年提出。另外,个体本身缺乏抗凝物质(如抗凝血酶Ⅲ缺乏、蛋白酶C、肝素辅助因子Ⅱ等)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(如纤溶酶原缺乏、纤溶激活物质缺乏等)等因素引起的内分泌因素;由外科手术、妊娠及动脉栓塞等物理因素;溶血危象、 凝血活性增高等都是血栓形成的因素 ......
1 2 3下一页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786 字符